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3章 天下之制(2/3)

面。

最终,还是朱武见他们讨论不出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向众人说了出来:

“想要稳定地获得粮食,必须有一个粮食来源。”

“梁山泊掌握着独龙冈,从独龙冈获取粮食,最为现实方便。”

“现在独龙冈有各种合作社,我打算建立一个粮食供销社,统一购买销售独龙冈所有粮食。”

“凡是合作社土地所出产的粮食,都必须优先卖给粮食供销社。私自卖给他人的,会给予收回土地等惩罚。”

将粮食合作社和统购统销的想法道出,朱武开始用数据阐述,这样做的好处:

“独龙冈有十万亩土地,以每亩平均一石八斗产量计算,能出产粮食十八万石。”

“独龙冈一万五千人口,以每人每年七石二斗口粮计算,每年消耗粮食十万八千石。”

“也就是说,如果不计损耗,独龙冈正常年份下,能收购到七万二千石粮食——”

“足够一万人口,整整吃上一年。”

这个数据,大出众人意料。就连李应和扈成,也没想到独龙冈竟然还能供养一万人。对朱武计算出的数字,感到不可思议。

实在不敢相信,李应激动地跳起来,道:

“独龙冈只有那么多地,不可能再养活一万人。”

“我在李家庄经营多年,存下的粮食尚且不到两万石。”

“扈家庄和李家庄情况差不多,祝家庄虽然能抵我们两家,留下五万石粮食。但那是祝朝奉多年积累,不是一年所得。”

“寨主说一年能收到七万二千石粮食,征收得实在太多了!”

认为这样收粮食,独龙冈可能会饿死人。

扈成也同样急得跳脚,认为这样做不可行。

朱武最初在算出这个数据时,同样也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数字最不会欺骗人,仔细计算之后,朱武发现依靠独龙冈的粮食,确实有可能再供养一万人——

他所需要做的,不过是尽可能降低灾害减产、减少转运损耗。

笑着让李应和扈成坐下,朱武看着两人,向他们道:

“所谓耕三余一,积谷防饥。”

“两位存放的粮食,足够在遇到饥荒的情况下,还能吃上一年吧?”

李应和扈成都是大户,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甚至为了避免在饥荒时被村里的人抢粮,两人家中的粮食,甚至能足够整个庄子的人吃一年。

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囤积两万石粮食,就那么放在家里。

然后,两人便又听朱武道:

“那么你们的粮食,到底需要多久积攒起两万石呢?”

“以耕三余一的说法看,我猜大概是三年吧?”

从李应和扈成记忆中得到的数字,知道他们两家每年大约能收到七八千石租子。朱武这个说法,自然让两人无言以对。

仔细想想,李应和扈成觉得自家若不在其它事情上花费、不需要粮食卖出去。的确只需要三年时间,就能积攒起两万石。

然后,两人便又听朱武道:

“两位没有祝朝奉那么霸道,所占据的耕地,不过是李家庄和扈家庄的三分之一。”

“这个数字,应该没有错误吧?”

李应、扈成点头,觉得和祝朝奉那样强夺土地的人比起来,自己颇为仁善。

只是朱武想说的不是这,而是在点明白,独龙冈的土地在被梁山泊完全掌握后,究竟能收到多少石。

“那么梁山泊完全掌控李家庄和扈家庄的土地后,在两庄每年收到两万石,这算法可有什么不妥?”

李应、扈成闻言,俱是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这理由,应该如何反驳。

按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