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3章 武功和道术(2/4)

而是在翰林院图书馆观,看前辽藏书。”

“后来在见到图书馆的藏书和字母数字编号后,有心为所有图书,撰写相关提要。”

“所以他不久前报名应试,想要考取文士,去翰林院任职!”

将晁公武参加考试的缘由说清,王伦又向朱武道:

“晁家是济州巨野的名门,若是追溯起来,和同样是济州人的晁盖,还有亲戚关系。”

“济州早已被我们控制,晁盖还留守在梁山泊,掌控济州等地。”

“如果能得到晁公武投靠,我们能得到更多的山东名门支持,甚至在整个大宋读书人之中,名声都会大很多。”

陈述这件事的利害,王伦认为无论如何,都应该录取晁公武。

朱武在听到这些后,同样认为如果晁公武在燕京考取文士做官,足以让燕京在读书人心中,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晁补之是大名鼎鼎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如果他的侄子在燕京做官的消息传出,整个大宋的读书人,都会受到震动。”

“晁公武加入燕京,背后意义极大!”

对这件事极为重视,朱武甚至还担心,晁公武无法被录取。想到他的父亲和堂伯都是著名诗人,朱武向王伦道:

“去年考试有关诗赋的只有贴经,没有让考生自己写。”

“以至于结果出来后,有人嘲笑燕京的文士不会写诗赋。”

“我打算在复试中再加一科,先生以为如何?”

听出朱武的意思,王伦道:

“新加入的科目,是要考诗赋吗?”

“宋国在诗赋上也是时考时废,不应过于重视!”

朱武对诗赋同样不怎么看重,但他却知道是否能作诗赋是衡量文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燕京的文士都不会诗赋,一定会受到许多文人鄙视。改变这种鄙视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让一些文士,能够吟诗作赋。

所以,朱武在仔细考虑后,向王伦道:

“前唐有明字科,主要是考《说文》、《字林》。”

“我打算在试题中增加音韵,把诗赋的写作纳入其中。”

“同样取一百人,和其它四科地位相当!”

将明字科的事情定下,朱武认为明字科即使在实务上不如明法科、明算科,也能在翰林院、报馆等机构任职,在需要诗赋时,有他们发挥的地方。

有了这一科后,如果再有人嘲笑燕京的文士不会写诗赋,就可以让明字科出身的文士,去和他们较量。晁公武这样出身诗词名家的读书人,应该能够考上。

就这样,在朱武和王伦的商议下,燕京的这次文试,又增加了明字科。录取人数也相应增加了一百人,让那些把握不大的学子,考虑要不要考明字科。尤其是那些擅长诗赋、却在燕京毫无用处的,更是下决心参加明字科,一展自身所学。

将文试的事情定下,朱武又唤来林冲,询问他武试的事情。燕京的武试源自泰岳争锋,一向只看重武力。在林冲提到一些擅长的兵法的学子颇有怨言后,朱武决定在武试中增加兵法科,增设许贯忠为副主考官,负责兵法考试。

兵法科的武士,对武功的要求降低,只需要在弓马上通过初试,便不用参与比试。主要是培养参谋人才,作为文职军官。

如此,文武考试都增加了科目,录取人数也有所增加,一众赴试考生,都是欢呼雀跃。岳飞、贡祖文等人来到时,见到的就是这个景象。

听到兵法科的设立,让贡祖文极为欣喜。虽然这几日他在周侗的指点后进展极大,但是和岳飞、王贵等自幼学习武艺的人,还是有很大差距。如今燕京武试中增加兵法科,对他这个自幼饱读诗书的人来说,实在是一大喜事。

所以,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