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53章 润州之变(2/4)

念看待。以现在这个局面,与其顾忌文人从军心生不满,还不如顾忌武人受到鄙视后不愿建功立业更加现实一些。

所以,在被朱武告诫后,王伦等人纷纷改弦易辙,认为文人从军,不能说是苛待。

敲打了这些人一下,朱武继续说道:

“卫所以后会转为县,所以卫所的文臣,要和县官对应。”

“各卫设正七品知事执掌各种杂事,同时设从七品佐事、正八品主簿学正法官等官职,作为文职军官。”

“文职军官转业不受限制,可以直接按散官级别,转任相应文官。”

“并且文职军官立功,会授予相应奖励,能像武官一样,通过战功晋升。”

说着卫所的文职军官设置,朱武向众臣道:

“如今天下争霸,正是英雄奋起之时。有能力的文人即使不从军,也应该积极成为文职军官,获得军功晋升。”

“职官处要实行磨勘法,勘验功绩之后,方能获得晋升。有功劳者减磨勘,有过失者展磨勘,无功无过者磨勘年份不变。”

“从三品以下官员每三年提升一级散官,必须在拥有相应品级的散官职衔后,方能担任相应品级的差遣。”

“以状元授予从六品从事为例,如果无功无过,需要三年时间才能由从六品下通直郎提升为从六品上奉议郎,再用三年时间提升为正六品下承议郎,有资格担任正六品官员。如果想上升到从三品官员,需要三十六年时间。”

“而且在品级达到从五品后,如果没有曾经立下减磨勘的功劳,不再按资历升迁品级。达到从三品后,所有官员皆为选任,不按资历晋升散官。”

“这些要告诉文武官员,让他们知道品级定下之后,必须积极立功,方能快速升迁。”

仿照宋朝的磨勘之法定下晋升制度,王伦、吴用等人,对此俱是赞叹。他们在见到闻焕章这个状元迅速成为朱武身边的红人后,对这些新科文士是否会威胁自己的地位本来还有担心,在知道磨勘制度后,顿时担心尽去。

按朱武的说法,闻焕章这个状元如果只靠熬资历,需要三十六年才有资格担任从三品官员。努力立功的话,也需要先用功劳减去三十六年磨勘。

这样一段时间,足够两人找到对付闻焕章的做法,让闻焕章这个后起之秀,难以威胁两人。

同样想到了这一点,闻焕章却无法反对。磨勘法在唐朝便有实行,在宋朝更是大行其道,朱武将它改动后用在这里,让所有梁山泊的老人成为受益者,闻焕章这个新人,如何能够反对。

此时,他也只能希望朱武能提供更多立功机会,减少磨勘年份:

“减少磨勘的功劳,应该如何确定?”

“文官没有武官的立功机会多,岂非难以升迁?”

朱武点头说道:

“为的就是这样!”

“正因为文官的升迁机会没有武官那么多,他们才会在权衡利弊后,成为文职军官。”

“让他们把精力用于打天下,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划算一些!”

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目的,朱武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就是要用这种方法鼓励文人从军,让他们为自己打天下出力,而不是安安稳稳做官。

闻焕章无言以对,甚至还开始思考,自己要不要转为文职军官,获得立功机会。毕竟他的长处在于军略,担任文职军官,更加适合一些。

而且,在听到朱武所说的立功奖励后,闻焕章更觉得,自己应投笔从戎,成为文职军官。

“减少磨勘的功勋,分为一二三等。一等功勋减少三年磨勘,可直接晋升一级散官;二等功勋减少二年磨勘;三等功勋减少一年磨勘。”

“文官和文职军官立功,授予忠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