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十六章谁被隔绝在高墙之外?(2/2)

怎么污蔑,刘娥在位期间还是做了令天下称赞和佩服的事。

于是关于刘娥的祭文就写得十分为妙,歌功颂德是必须的,毕竟死者为大,但文中的功劳几乎都集中在了保育赵祯这一点上。

至于土豆和地瓜的出现被归咎于祥瑞,天佑大宋,而镇压环州之乱被归咎于赵祯的用人得当,至于凉州府大捷以及收复甘州,文中只字未提。

这不光是在降低刘娥的威信,也是避免朝廷没有奖赏叶安的尴尬,但这些事天下皆知,文臣为了面子也就不顾被人说三道四了。

毕竟在他们看来百姓们的牢骚过段时间就会消失殆尽,太平盛世的谁不想多赚些钱?

叶安自己无所谓,倒是陈琳颇为不快,脸色挺难看的,不过谁让他是宦官呢?在这时候他的态度无足轻重。

硕大的棺椁缓缓离开地面,由十来个身型壮硕的宽衣天武抬着,而一种文武则是象征性的跟随在边上,就相当于是在扶棺了。

随着悲凉的钟声响起,棺椁缓缓离开皇仪殿中,群臣默然而泣,有些人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多舛,有些人或许是喜极而泣也说不定。

倒是叶安觉得在场的人没有输赢,如果说有,那也就是躺在棺椁中的刘娥了,且无论如何赵祯也不会随意报复和抹黑她,而至于后世的评价……一个临朝听政多年,手中已经实际掌握皇权的太后并没有称帝,谁能说出她半分的不是?!

这才是刘娥最聪明的地方,只要她不称帝,那她的所有功劳就不会被人所忘记,或许眼下不会被人提起,但事实是难以磨灭的,终究会被后人记住。

叶安看了看走下御座的赵祯,他发现这个年轻的皇帝已经相当成熟了,脸上的表情看上去便是悲痛万分的,但实际上在这张脸之下却是无喜无悲的状态,果然这么多年的皇帝没有白当啊!

太后驾崩入陵,皇帝是不能离开主殿的,而朝臣们也是象征性的送到了皇仪门便开始折返,这是规矩,体现出了皇帝与朝臣依旧要为国操劳之心。

而外戚和宗室因为身为亲眷的缘故,所以必须要送到又承天祥符门外的西华门才能折返,一来是代替皇帝送行,二来则是表现出对自家亲人的尊重。

就在这个时候,朝臣们集体上疏赵祯,最后一次恳请官家亲政,已经推脱过上次的赵祯这次终于宣布亲政。

陈彤则是将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宣读出来:“朕以冲龄嗣登大宝,太后临朝称制保育朕于禁中……辅理政务,殚心效力,十一载于兹!今众臣公屡次奏请,朕承太皇太后之命,躬理万机。

惟天地祖宗付托至重,海内臣庶望治方殷,朕以凉德夙夜祗惧,天下至大,政务至繁,非朕躬所能独理。宣力分猷,仍惟辅政臣、内外文武大小各官是赖。务各殚忠尽职,洁已爱民,任怨任劳,不得辞避…………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篇旨意并非出自外朝的翰林学士,也没有经过内侍润笔,而是赵祯亲自写下,文体庄重,言语威严,在朝众臣无不心悦诚服,欣然拜下:“吾皇万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