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九章剑算什么?你他娘是龙!(2/2)

随有名的匠人学习,挣钱的法门可谓是花样繁多,甚至可以去往各个商号的工厂中做工。

并且这两地相当安全,无论是宋人还是党项人,亦或是回鹘人都能安居乐业,没有受到外部威胁的可能。

在宋夏矛盾重重的大环境下,能有这两处安身之所便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往来商贾带来了大量的贸易,甘凉二州的繁荣也就是在这些贸易的带动下有了质的飞跃。

整个大宋的制造业都在向西北转移,这原本并不符合经济学的规律,但因甘凉是大宋丝绸之路的,制造业在转移的同时有助于贸易的发展,同时大量的产品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也摊薄了成本,何况甘凉是生产中心,大量的货物还是要运输到东京城再进行分批贩卖,这就给了很多人从中赚差价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大宋的商业运行,至于运输环节上也养活了大量人口,沿途州府都得到了好处,谁能拒绝这样的利益分配?

虽说供应链被拉长了,但只要源源不断的生产和运输,并不会妨碍贸易的发展,更加重要的是,这一路上所有的州府都明白一个道理,修路且提供便利是对地方最好的收益提升。看书喇

于是乎甘凉再一次向大宋展示了他的影响,而甘凉的富庶和百姓的增加也使得四周的州府爱恨交加……

尤其是紧邻凉州府的湟州,边界百姓不断的将要界碑石向南搬迁,以至于凉州府的地界已经到了湟州南宗堡的边上。

范子渊不止一次下令湟州百姓不得搬迁界碑石,但还是没办法,只要入夜,便有百姓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将那数块界碑石同时向南移动,距离也不多,就一里地,但架不住他们每天这般移动啊!

而凉州府的官吏更是派人驻守在界碑石附近,这让范子渊毫无办法,毕竟凉州府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所有事,总不能因搬迁界碑石而将百姓下狱吧?

就算是下狱,人家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开始那些搬动界碑石的百姓以将湟州大牢塞满,后来还是范子渊亲自下令放人的,若再不放人,界碑石便如同踩了风火轮一般一日一里,甚至是二里地的移动!

就在他打算去信给凉州府知府事裴承文时,人家却找上门来,反倒说自己治下不严,以至凉州府现在要负担一部分湟州百姓的税收!

这让欲哭无泪的范子渊上何处说理去?!

本打算好吃好喝好招待,谁知裴承文来了后只是将要界碑石之事说清楚,接下来便拉着范子渊进入签押房中商讨边州防御之事。

.

我欲乘风归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