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68 你们钙钛矿团队的实验就先停一停(求订阅)(5/6)

应的时候,降温过程中发生爆炸,颅骨碎裂,当场死亡……

...

虽然许秋没有用过高压反应釜,但也有所了解,知道那玩意比钢瓶危险多了。

钢瓶有压力表,有减压阀,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爆炸风险,也有使用年限的要求,因此很少有听说钢瓶自发爆炸的。

而普通的水热釜是没有压力表的,当从外界开启水热釜的时候,面对的就是一个薛定谔的水热釜,就像是一个“黑洞”一样,谁也不知道里面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因此通常都是需要让水热釜充分冷却足够长的时间,确保其内部的温度和压力恢复正常,才会打开釜体。

这位硕士生出现事故具体的情况,许秋并不了解。

大概率是提前进行了开釜操作,结果釜体内部的压力非常高,盖子直接就蹦头上了。

背后的问题,虽然可能是多方面叠加的结果,但主要也是国内普遍对实验室安全的不重视。

如果,再引申下去,就是国内比较追求“快”,或者说“急功近利”。

比如一些课题组要求多久多久必须出成果,合成反应必须在几天内做好,做不好就是工作态度不认真之类的。

很多学生因为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在被导师反复下,跳楼轻生的情况都有出现,为了赶实验进度,忽视了安全,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其实,在初期一穷二白的时候,确实可以这种蛮干,追求快速的提升,去追赶先行者。

但是当国内科研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效的管理,安全方面的考量,或许就成为了实现进步的关键壁垒。

就像很多行业初期可以野蛮成长,当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要加以约束,不然就会出现尾大不掉的现象,包括某妄图插手银行业务的企业,现在就开始被制裁了。

许秋在网上下单后,大约半小时后,药品仓库的送气大叔就旋转着氮氢混合气钢瓶过来了。

这位大叔断了一根手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不过,他运输钢瓶的手法非常的娴熟,钢瓶侧着大约有15度的夹角,旋转瓶身,钢瓶就会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

送气大叔到了216的门口,孙沃前去接应。

孙沃现在是负责实验室钢瓶的人。

因为用于固定钢瓶的临时绑带是有限的,所以孙沃把原先空的氮氢混合气的钢瓶取出,又把新的钢瓶换回去。

其实,如果细究的话,这种运送钢瓶的方法,也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钢瓶要上二楼,肯定是坐电梯上来的。

送气大叔是直接扶着钢瓶,跟随电梯一同运输。

而比较安全的做法是安排两个人运送,一个人负责把钢瓶运到电梯上,然后人不进来,按下对应楼层的按钮,另外一个人在楼上进行接应,把钢瓶取出来。

换言之,就是让钢瓶自己坐电梯上楼。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电梯也暂时禁止其他人使用。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比如万一钢瓶在电梯中即将爆炸,人就在旁边连逃生的空间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炸死。

不过,实际操作上,如果真的如此注重安全,就需要投入很多额外的成本。

包括宣传成本,培养学生、老师这方面的意识,还有额外的人力成本,需要多聘请几个送气大叔。

其实,国内安全教育也是从大概2015年左右才开始大力的推行,之前甚至连研究生必修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都没有。

包括对危化品的管制也是从2015年左右开始的,之前购买药品都是随便买的。

后来就需要走学校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