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67 17%效率达成,为国争光!(求月票)(4/6)

然后,许秋看到系列受体在叠层器件中的折戟沉沙,觉得在设计叠层器件结构的时候,不能单单以原单结器件的效率为基准,而是要更多的考虑底电池和顶电池的适配情况,于是他将-4替换为光吸收范围偏向于短波长范围的-,进一步将器件效率往上推进了一些,达到了15.5%。

再然后,许秋试图寻找其他课题组开发的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来取代原先组里使用的-4,结果发现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李丹课题组开发出来的i8,与之前自己的体系最为匹配,最终效率突破16%。

前几天,学妹心血来潮做了一批器件,结果现实器件的效率反超了模拟实验室的结果,经研究发现“真空放置”可以提升部分体系器件的性能,通过这种策略,成功将效率提升至16.5%以上。

同时,许秋还从李丹课题组的三元文章中获得了灵感,将从底电池有效层中取出,放到顶电池中,最后同样将器件效率提高到16.5%以上。

现在,许秋整合了“真空放置”和“顶电池三元化”两大策略,亲手操作,终于将器件效率做到了17.36%!

盘点完毕,许秋感慨万分,想要拿到现在这个结果,确实非常的不容易。

即使在有系统这个大杀器的情况下,叠层器件从零开始一步步优化,也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这是许秋迄今为止,耗时最长的一个工作。

按照模拟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是现实的十倍来计算,如果换算成现实时间,摸索的过程可能要长达一两年之久。

其实,这也是级别的工作,普遍需要的工作量。

除非是那种开拓新领域的发现,比如“用胶布撕石墨烯”之类的。

但到了现在的阶段,这种新的领域想要开拓出来,非常的困难。

哪怕是诺奖级别的科研大佬,也不能保证自己在有生之年里,还能够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来,这非常的看运气。

因此,现阶段都是在现有的领域中拼杀,试图在某个维度上有所突破。

而突破所需要的时间,通常都是以年来计算的。

这也是和的不同,许秋叠层器件这一步步优化的过程,如果拆开发表文章的话,每一步优化都能发一篇,甚至有的都能达到《自然》大子刊的级别。

现在许秋把它们合到一起,只为冲击一篇。

除了文章方面,许秋把有机光伏的世界纪录再次刷新,而且大幅领先于国际其他研究者,这是非常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件。

许秋也算是为国争光了。

其实,2015年前,国内在光伏能源相关的研究非常的落后。

根据漂亮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出具的各类光伏效率进展图中,包括硅、铜铟镓硒、砷化镓、碲化镉、有机光伏、钙钛矿等各种类型的效率世界纪录,国内上榜的次数不足一成。

不足一成,那都是好听的说法,换成不好听的,就是几乎为0,榜单上几乎看不到国内高校或研究所的名字……

占比较多的是本身,它们就是漂亮国专攻光伏、能源相关的研究所,里面有若干个部门,分别攻关不同领域,魏兴思之前就是从那边出来的。

另外上榜次数非常多的组织,还有漂亮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袋鼠国新南威尔士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等等。

当然,这张图表统计的时间是从1975开始的,国内几乎没有上榜,也和国内科研圈是近十年来才开始发力有关。

现阶段,除了有机光伏外,包括钙钛矿光伏领域,国内的发展也非常好,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也算是和有机光伏双管齐下。

此时,现实中。

讲台上的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