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63 《科学》初稿完成,魏兴思的提议(求订阅)(5/6)

某,他前面发的四篇《自然》,因为他是博士生的身份,所以只是第一作者,而不是通讯作者。

一直到第五篇《自然》,曹某才拿到了一作兼共同通讯作者的身份。

这个通讯作者一拿,基本上就表明了这个研究者,已经是比较独立的研究者了。

在学术圈的表现,就是正式剥离了学生的身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和导师平起平坐的存在。

现在,许秋离这一步已经非常的接近了。

当然,前提是他这篇《科学》能够顺利发表。

魏兴思留了一个《科学》文章拷贝后,许秋顺走一瓶巴黎水,告退返回216。

《科学》文章撰写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叠层效率从15.5%冲击到16%以上。

不过,许秋没有立即投入到实验之中,因为他这周四还有一门考试,而且之前他完全没有复习,所以需要准备一下。

周四的考试是开卷的《复合材料》,这门课程虽然在研究生阶段的内容更加深入了,课件也换成了纯英文的课件,但具体内容其实和本科时候大差大差。

许秋估摸着,这门课程本科期间已经学习的部分,占比超过70%,研究生阶段只增加了不到30%的进阶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许秋只给这门课,安排不到一天复习时间的原因。

周四,许秋带着打印好的课件以及制作好的目录,前往考场,开始考试。

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是许秋本科时的辅导员,于强。

许秋对于强还是比较了解的,对方出具的试题特点就是题量非常大。

这次也不例外,到手一张试卷正反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小分值的题目。

好在,许秋的应试能力非常强,面对这种情况非常得心应手。

考试时间是90分钟,在大约60分钟的时候,许秋就已经做到了最后一道题目,前面的90分基本上能拿85分以上。

不过,看到最后一道10分的大题,许秋心中暗自感慨了一句:“于强还挺鸡贼的。”

前面有90分的题目都是在课件上能够直接找到的,有些藏得可能比较隐蔽,但仔细找找也是有的。

而剩下的这10分,考的是课件上没有的,于强在课堂上单独讲的内容。

好在那节课许秋并没有完全划水,还是稍微听了一些,留下了模糊的印象,他结合自己对复合材料的理解,算是顺利答出了问题,估计能拿一半以上的分数。

加起来能有90分,一个基本上没跑了。

许秋也能理解于强老师的做法,对方希望让那些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付出过的人有一些回报。

但怎么说呢,许秋本科已经修读过一遍同名的课程,现在重新修读,就算不认真听课,可能也比外校过来的学生认真听课要领先。

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应试能力也都是有差别的。

同样努力,有的人去了清北大学,有的人累死累活可能连本科都考不上。

换言之,公平都是相对的。

:和有机光伏相关的《自然》大子刊,主要是《自然·材料》、《自然·能源》以及《自然·光电》,之前有几个地方把《自然·光电》错写成《自然·光学》了,但因为章节改起来比较麻烦,要找编辑申请权限,所以就不改了。当然,这个翻译也是我自己翻译的,实际上不太会有人说中文,一般都会直接说英文,ature hotonics。其中,hotonics的译文是光电子、光子学、光子、光电学。

2:3月29-31号,有连续三天的双倍月票……虽然这个月月票现在已经破千了,大概率是上不了2000+,但该求的票还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