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90 聊天技巧(求订阅)(2/3)

什么,转头看向许秋。

许秋则做出一副无辜的眼神和学姐对视。

“行吧,行吧。”陈婉清很快败下阵来:“反正我手里这篇-4l的文章马上就写好了,就顺带帮帮你吧,说吧,预期达到什么结果?”

“效率7%、8%吧,不用太高。”许秋回应道。

陈婉清白了他一眼:“7%、8%还不高,之前8.6%的结果是在玻璃基片上仅刮涂有效层的结果,电极、传输层都是蒸镀上去的三氧化钼和铝电极,如果换成柔性加半透明器件,我们得到的结果就只有6.2%,而且这还是最适合刮涂的体系……”

“学姐,那只能拜托你多加油啦。”许秋笑着说道。

说完,他瞄了一眼模拟实验室中初步摸索出来的结果,按照之前的思路,利用刮涂法制备柔性、半透明、全溶液加工的器件,三个体系中效率最高的是10:-4l,仅有5.1%,距离7%、8%还有较大的差距。

确实任重而道远啊,这有点类似一个数学现象:“0.95的十次方约等于0.59”。

涉及到多步加工工艺的时候,哪怕每一步都做到非常好,即0.95,最终叠加下来,也可能是不及格,即0.59。

更何况柔性、半透明、刮涂、全溶液加工的方法,很多工艺都没办法做到最好。

当然,在起步阶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慢慢来喽。

不过,这个工作的优先级相对靠后一些,先把破世界纪录的那个工作给发表了,稳拿一篇再说。

和学姐、学妹又闲聊了一会儿,许秋开始撰写文章,关于10:-4和10:-4两个体系的,拟投。

虽然现实中工作还没有开始进展,但文章可以先写起来,这就是不需要开发新材料的文章的“优点”,用做核磁、元素分析、循环伏安法测能级等一系列基础表征,直接在材料名称后面引用其被首次合成出来的几篇文献即可。

首先是文章正文的架构,许秋通过规划图片内容的方式,进行规划。

第一张图,10、-4、-4三种材料的分子结构,光吸收光谱,以及能级结构。

这个算是常规开局,基本上大多数有机光伏领域的文章都会把这些放在最前面,刚好abc三张图片合一。

第二张图,光源,电镜、之类有关形貌学上的表征都不用放,甚至也不用测试,因为这个不是文章的重点。

许秋打算直接放最佳的器件性能,包括器件结构图、-曲线,曲线,同样是abc三张图片合一。

第三张图,直接放两组照片,一组是半透明器件本身的照片,另一组把魔都综合大学的彩色打印出来,然后把半透明器件放在彩色上进行拍照。

一方面可以清楚的看出叠加了半透明器件位置的图像和未叠加位置图像的区别,另一方面还可以顺带宣传一波母校。

这也是许秋在文献中获得的灵感,他之前就看到过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卢长军课题组发表的文章,对方拍的照片中带着的文字标识,是那种一张纸上斜着打印了一排排的“”,还是黑白的,看起来比较弱鸡。

许秋这次直接上彩图,逼格更高一些。

第四张图,许秋打算给“自己”增加点工作量,深入研究10:-4体系,在不同电极厚度下器件的效率和对应的数值。

厚度值决定分别选择10、12、14、16、18、20、100纳米,其中100纳米作为正常器件,也就是标样进行参比,其他的薄层电极厚度都是包含1纳米金在内的。

这里可以列一张表,用表格的形式详细列举出不同电极厚度下,、等数据的变化情况。

第五张图……许秋发现实在没什么可做的实验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