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80 要想办法找点新活儿干了(求订阅)(2/2)

就能肝出来。

“慢点也好,慢工出细活。”魏兴思点点头。

韩嘉莹上周j2的工作投出,开始整理j3体系的工作,并着手撰写文章,目前进度为一成左右,也就是刚开了个头。

邬胜男上周“六合一”的工作投出,开始整理m-itic体系的文章,目前进度三成左右,idic-m体系依然在顺位排队中。

莫文琳上周补充完整了两个三元体系,h22:itic:ieico和j1:itic:di4-b4t的数据,开始撰写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莫文琳同步进行的两个三元体系,从给、受材料上来看有些落后了。

比如h22,有升级版的h43,itic,也有升级版的it-4f,ieico、j1也有对应的更优体系,不过她还是选择继续做了下去。

一方面,实验都已经完成了,这个时候换体系显然不合适。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两个体系发表之后,更优的材料可以继续发文章嘛,又不影响。

反正,这种文章就算自己不发,也会有同行发的,那倒不如便宜自己。

在听学姐、学妹她们汇报的时候,许秋也在暗自思忖:

“等目前这波文章消化掉,itic的体系就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要想办法再给自己以及手下的四个妹子找点新的活儿干了。”

组会后,许秋主动留了下来:“魏老师,学校要求我们直博生必须进行教学实践,也就是要当一学期的助教或者助管,算做两学分……”

魏兴思当即说道:“那就来我的课上挂一个助教吧,今年我给本科生开的课和之前一样,《材料科学前沿讲座》,到时候周三上课的时候,你露个面,之后就不用来了,因为这课也没课堂作业,你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科研上。”

“好的,”许秋拿出了之前准备好的助教申请表:“这里需要签字。”

魏兴思爽快的将文件接过,并签上他的大名。

学校里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对科学硕士和博士生是强制性质的,专业硕士则不需要参与,具体分为助教和助管两种。

其中,助管是帮材料系行政机构的老师们办事,比如在系办公室里帮忙打印文件、整理文件之类的,基本每周都得去一两趟,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没有划水摸鱼的机会,就比较辛苦,所以选择这个的学生不多。

大多数都是选择助教。

助教一般都是找自己的导师挂名,学校会发四个月的补助,之前几年都是不进行区分,所有类型的助教都是每个月1500,现在降价了,除了《大学物理》、《数学分析》之类的大课助教,也就是涉及到批改作业、讲习题课的助教意外,其他助教的补助都减半,只有一个月750。

这个降价也没毛病,因为许秋本科时也上过不少课,大多数的助教都是开学的时候能见到一面,然后期末考试监考的时候再见一面,其他时候都不会出现的。

当然,很多课程客观上也确实不太需要助教这个岗位,比如一些只有三五个人选修的课程,搞个助教来难道在下面听课充数用嘛。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