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295 想想还挺刺激(求订阅)(3/3)

加入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是什么用处,许秋就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他使用。

至于这个反应用到的三乙胺,他大概倒是明白其功能,应该是提供碱性氛围。

稍微回忆了一番实验步骤,许秋开始实验。

首先,用用30毫升的乙酸酐和15毫升的三乙胺,配制反应用的混合溶剂,并接入一个氮气球,提供氮气保护氛围。

上显示,三乙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有毒,误吞咽会中毒,会烧伤皮肤,其蒸汽会强烈刺激眼皮及粘膜,遇明火、高温、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和爆炸危险,有强烈氨臭。

“又酸又臭的,为啥我想到了螺蛳粉……”

许秋吐槽了一句,然后果断用上了防毒面具,一个乙酸酐就已经够酸爽了,现在又来一个。

他可没兴趣亲自体验一下什么是“强烈氨臭”,犹记得高中化学实验的时候,有同学把氨水打翻了,然后那个味道弥漫了整个房间,学生都被紧急撤离了……

与之相比,微波炉焗榴莲、高压锅炖*,这种级别的生化武器,实在是太了一些。

许秋也不清楚为啥高中化学的实验会用到氨水、浓硫酸这种危险试剂,他觉得随便搞点颜色变换,或是生成漂亮沉淀之类的反应,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不是挺好的嘛,干嘛非要玩这些酸酸碱碱的危险东西。

而且一些化学老师做实验比较生猛,因为某个特殊的年代,人才出现了断层,很多线城市的老教师,并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就匆匆上岗。

他就听说有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验,然后把酒精灯弄翻了的,前桌同学眉毛都被烧掉了,好在没有毁容。

其实化学老师的问题,一般也不大,毕竟出现问题的还是少数。

更严重的问题是英语老师,很多小初高英语老师的发音都不标准,教出来的学生自然都是带着方言口音的,而且有些地方小学甚至没有英语课程。

语言这种科目没办法速成,而英语又是高考科目之一,出身在落后地区的学生天生在这一块就是短板。

配好乙酸酐和三乙胺的混合溶剂后,许秋把剩余的几克反应物加了进去,只留下一百毫克之后做表征用。

接着,许秋保持反应瓶内的氮气氛围,用一次性针筒将乙酰乙酸叔丁酯,经由橡胶塞注入两口烧瓶反应瓶中,然后常温搅拌过夜。

这时,另外一边的减压蒸馏装置也进行的差不多,蒸馏烧瓶已经见底,牛角管那边也几乎没有馏出物出现。

比想象中的用时短了一些,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

许秋在接液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有白色晶体析出,过滤得到反应物。

从产物的样式来看,氟化反应应该是一次成功了,毕竟之前的反应物是苍红色,现在反应物已经变为了白色晶体。

这步的产率在60%左右,还算可以接受,因为他知道肯定有不少反应物是留在环丁砜溶剂中的。

许秋在真空烘箱中快速将反应物烘干,然后按照投反应物同样的方法,将反应物投了第三步反应。

一番折腾,等许秋收拾好实验室的残局,关停实验室然后返回501办公室的时候,已经凌晨十二点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