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37 好哇你个许秋,居然敢骗我!(求订阅)(2/3)

“大”一些,像许秋写的这篇综述,几乎囊括了非富勒烯受体领域相关的所有文献,因此用一个领域作为文章的标题是没什么问题的。

随后,魏兴思看向作者一栏,粗略扫了一圈,说道:“就加了唐老师一个人进来,怎么出来这么多标注符号。”

acs的投稿格式中,作者一栏确实比较复杂,每个作者都会用符号注明其所属的全部工作单位、是否共一、是否为通讯作者。

有些老师会挂两三个工作单位,如果还是通讯作者,名字后面就会跟着三四个符号,比如*,?,?,§,其中,通讯作者的*标注比较特殊,是正常标注,而其他标注均为右上角的角标。

而如果是iley的投稿格式,作者一栏就比较简洁,只有通讯作者会标注出来,工作单位会在第一页的左下角专门有个小的区域标明,共同一作则会显示在文章的末尾。

仔细看过一遍后,魏兴思明白了,“原来是三个共一,行吧。”

他一般也不太会管作者排序,因为他知道写文章的人肯定比他更清楚,一篇文章每个作者的具体贡献排序,所以对他来说,只要把握好大方向没问题就行,也就是不能忘给他加“*”,不能混入奇奇怪怪的人进来,以及学生没有因作者排序的事情起争执。

确认好作者、工作单位这些没什么问题,魏兴思滑动鼠标滚轮,鼠标光标则顺着文章语句移动,继续往下摘要部分,一边看一边点头,偶尔停下来替换一两个词语。

花费了不到十分钟,鼠标光标停留在了摘要部分的最后一个单词,魏兴思把身体向后靠了靠椅背,感慨道:

“许秋,你写文章的水平进步挺快啊,现在摘要部分基本上都不怎么需要改了。”

许秋“嗯”了一声,没有多做言语,内心则是默默回顾了一番:

包括这篇综述他已经写了五篇文章,此外还有学姐的三篇文章以及学妹的两篇文章,也都是他负责改的,加起来一共十篇文章的撰写、修改经验。

为什么进步这么快,无它,唯手熟尔。

魏兴思不知道许秋的心理活动,他看完摘要后,继续往下滑动鼠标,一页一页的检查,就像看网文一样,一目十行的文字部分,同时检查图片、格式方面有没有问题。

这一翻就是半个小时。

还真被他找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之前提到过的“段落最后一行如果只有一两个单词,需要删减几个词把这行给消灭掉”、“j-v等符号要用粗斜体”、“图片裁剪时外边缘的空白区域要尽可能的少”等问题。

也有几处拼写、语法、时态问题,主要出在陈婉清负责的部分里,当时许秋在整合的时候改了不少地方,但仍有少部分没有注意到。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上万个英文单词,40多页的ord,想要真正做到完美无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部分问题魏老师随手就改掉了,而无法当场修改的问题,则高亮标注出来,许秋也同步记录了下来。

看过一遍后,魏老师按下ctrl+s保存文件,又将桌面上的文件复制、替换了u盘内的原文件,接着拔出u盘,大手一挥,说道:

“总体写的不错,回去把我刚才提到的几个地方再改一改,今天我们把它投出去。”

“好的。”许秋接过u盘,离开218,若有所思,本来以为这40多页ord,需要改两三天的时间,现在看这个样子,魏老师是不打算像之前实验工作类型的文章那样,做精细修改了。

他大概明白魏老师的意思,除了摘要、第三、第四部分外,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大段引言他人的工作,只要把其他人的工作列举出来,没有出现数值、名称引用错误这种低级错误即可,哪怕表述上“低级”一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