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只能借鉴(2/2)

误。

写好o版修改明细,两人去找魏老师,却发现他不在办公室,许秋便将文件发送到他的邮箱。

……

处理完突发事件,许秋开始盘算接下来的实验计划:

明天预约了两项热学表征,周五下午则安排了原子力显微镜。

而第六批材料刚拿到手,还热乎着呢。

不过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大半,显然没办法再做一批器件了。

况且,基于现在最优的条件,效率最高也就9.7%,与周日的效率结果9.2%相比较,并没有多少本质的区别。

怎么把效率突破到10%呢?

是用缩小电池面积的黑科技?

抑或者一直重复做器件,依靠数值的波动,去博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毕竟,器件性能是呈正态分布的。

从理论上讲,既然能到9.7%,那么哪怕不改变条件,波动到10%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具体概率如何,能否在有生之年波动上去,就不得而知了。

许秋摇了摇头,还是不想那么多,先写文章吧。

说不定在之后的表征实验中能收获什么灵感呢。

……

周四上午,需要同时进行两项热学表征,分别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sc、热重分析法ga,测试地点同样在先进材料楼。

刚好,还可以去拿昨天的凝胶色谱gc数据。

这两项测试的样品,准备起来比较简单,不需要任何处理,只需要单独的聚合物就可以。

两人用一次性离心管装了八种样品,许秋的五种,陈婉清的三种。

韩嘉莹也过来了,正好带着她一起测试。

负责这两台仪器的老师和昨天管理gc仪器的是同一个老师。

做好登记,拿上钥匙。

这个老师许秋认识,她是《材料化学实验》的授课老师之一,课上就教过他sc和ga这两种测试手段。

她年纪轻轻已经是副教授了,挂靠在系主任课题组名下,算是个小老板。

“韩嘉莹,你这学期是不是修了她的实验课?”

“sc和ga吗,现在还没有轮到我的小组做。”

实验课一般是分小组做的,比如八个实验就分为八个小组,轮替进行实验。

“师兄,这门课给分怎么样?”

“实验课,给分还能怎么样,除非每个人表现的都非常好,不然肯定会有一两个人拿c、档的成绩。”许秋道:

“这门课一共有八个实验,评分就是看实验报告,八份报告平均一下,就是最终成绩了。”

“师兄最后拿了什么成绩?”

“a-。”

“那个,实验报告,师兄,你看……”

“我的实验报告都在寝室呢,我今天回去找找看,下次给你。”

“谢谢师兄,得救了。”

“我们可要先说好,我的实验报告只能给你借鉴,别动歪脑筋。”

“那必须的。”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