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章我们怎么了(1)(1/2)

1

6月2日,星期六,晚上21点19分。

孙乾老师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正伏案批阅同学们的语期末考卷。

他今年四十七岁,是xx中学高二*****班的班主任,除了教自己班的学生外,还负责上高二(5)班的语课。

语考试在这周星期四上午就已经结束了,但因为星期五和星期六要负责监考其他几科的考试,所以他白天没空批改卷子,只好将试卷拿到家里,晚上加班阅卷。

他自己所带班级的卷子已经批阅完了,总体而言,成绩平平。

现在,他正在批阅高二(5)班的考卷。

虽然对于这个班上的同学,没有他自己班的同学那样了如指掌,但毕竟也教了他们两年,所以对于这个班的同学还是有一定的印象。

这种印象,对于学生的分数高低,虽然没有决定作用,但也有一定的作用。

这点主要反映在作上面。

因为批阅作是件很辛苦的工作,为了能减少一点负荷,他对一半左右的作,都是不看完就给出一个分数。分数的多少,一半取决于他对这个同学的印象,而另一半则取决于他对该篇作前面几段的感觉。

他批阅语卷子有一个习惯,就是先批阅完全部试卷的其他考题,最后才一篇接一篇地看作。他现在就是在阅读同学们的作。

这次作的题目是:请同学针砭时弊,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同学们的作五花八门,有写议论的,有写叙事作的,也就一些是写人物的。孙乾老师

连着看了五六篇后,有些累了,起身到客厅把喝干了的茶杯又续满了水,才又回到书房里,他决定今晚再看十篇作后就休息。

现在,摆在最上面的那份试卷是田敏同学的。

他对这个女生的印象不是很深,本想粗粗浏览一下前面的内容,就给个分数。但他翻到作那一页卷子时,却不禁吃了一惊。

这篇作很长,不但写满了正常的试卷,而且还加了两张白纸作为附卷。

在他的印象中,田敏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作。

他好奇地看了一下题目――

我们怎么了?

从题目看,好象是一篇议论。“她想议论什么问题?竟然写了这么多!”

他愣了一下,将视线移向下面的字:

我要的这个故事,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故事,也是我妈妈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原来是一篇叙事作。

他怔了一下,放下拿起的茶盅,认真地看了下去――

1986年8月21日,上午9点钟。

一辆成都至重庆的客车缓缓开出了车站的大门。行出几分钟后,司机看见路边有三个高中生模样的女孩在招手,于是将车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后,女售票员问那三个女孩要去哪儿,三个女生要去龙泉。

严格地讲,这三个女生其实已经不能算是学生了,因为她们已经高中毕业。但因为刚毕业一个多月,所以身上还有一种浓浓的学生气息。

女售票员一听是短途,正想拒绝她们。但三个女生已强行上了车,并向最后排的空位走去。

女售票员劝了她们几句,三个女生不听,其中一个:“我们跟几个同学约好了时间,上午十点之前赶到龙泉会合,我们的同学都已经上路了。反正你这车也没坐满,我们坐了又有什么关系。如果过会有长途客人上车,我们保证让出位置。”

女售票员听她们做了这样的保证,只好走过去收了她们的车钱。

十分钟后,车子出了城市,开上了成都至重庆的公路。

最后一排坐着一个头发很长的青年,看样子不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