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章总机(6)

陆欣看笔记本虽然纸色已发黄,但保存得还相当好,心里不由暗暗佩服。

阮雁显然很熟悉里面的内容,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的内容,念道:“电话的障碍主要有几种:断线、短路、入地、混线。”顿了一下,又念道:“电话线路混线后,可能会出现串音现象。串音:在一个通路内,由于其它通路信号能量的影响而产生的无用信号……”

她正要再找几处关于串音的记录,楼下忽然传来一个又尖又高的女人呼唤声:“阮雁!阮雁!”

阮雁一惊,将笔记本放到茶机上,对客人道:“我下楼去几分钟,是二单元的张素芳,肯定是找我商量扭秧歌的事情。”

陆欣只有苦笑。

阮雁下楼去后,陆欣将那本笔记本拿到手里随意翻看,田敏也好奇地凑过来观看。

目前,大家公认的电话发明人是贝尔,他是在186年2月14日在美国专利局申请电话专利权的。其实,就在他提出申请两时之后,一个名叫格雷的人也申请了电话专利权。

※※ ※

1915年1月25日,第一条跨区电话线在纽约和旧金山之间开通。它使用了2500吨铜丝,1万根电线杆和无数的装载线圈,沿途使用了部真空管扩音机来加强信号。

※※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土地和财富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近代的邮政和电信。1900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

1949年以前,中国电信系统发展缓慢,到1949年,中国电话的普及率仅为0.05%,电话用户只有26万。

1949以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通信。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年“en革”,邮电再次遭受打击,一直亏损,业务发展停滞。到198年,全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8%,不及世界水平的十分之一,每200人中拥有话机还不到一部,比美国落后5年!交换机自动化比重低,大部分县城、农村仍在使用“摇把子”,长途传输主要靠明线和模拟微波,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长途电话打不通,15%的要在1时后才能接通。在电报大楼打电话的人还要带着午饭去排队。

1960年1月,中国首套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上海吴淞电话局开通使用。

……

两人正看笔记,陆欣的手机忽然响了,她从提包里拿出手机一看,是厂里打来的电话。刚要接听,手机却没电了,嘟了一声,自动关机了。

陆欣见沙发扶手上放有一部座机,迟疑一下,按下免提键,拨了一通号码。

电话没通,也许那边正在重拨她的号码。

她正想先挂机,过几秒钟再拨打电话,忽听一个稚嫩的声音道:“我知道你刚才拨的是什么号码!”

两人一惊,只见话的是那个在屋里睡觉的男孩。刚才大家只顾话,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陆欣微笑道:“是吗?”

“你刚才拨的号码是*****66!”

陆欣大惊失色,“你怎么知道?”

男孩得意地:“我能只听拨号音,就知道别人拨的是什么号码!”
本章已完成!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