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第三十一节(1/2)

“不想活了,好啊,我陪着你!”铃子一边着一边走到床边,抄起那半瓶白酒就往自己嘴里灌,却被流进嘴里的酒呛得直咳嗽,眼泪也跟流了出来。铃子的举动吓了斌一跳,他冲上去从铃子手里一把抢过酒瓶子,顺手把铃子揽在了怀里。

“哼!”斌冷笑了一声,“我是烂命一条,活着也好,死了也罢,有谁会再乎呢!”

你干吗要喝这么多的酒?不要命了吗?铃子的火腾地一下子从心底烧起来,她冲着斌吼道。

“你来了”斌木然地道。然后无话。半晌又了一声:“随便坐!”又是半天不吭声。床边立着、躺着四五个白酒瓶子,还有半瓶没喝完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酒精的气息。

一看是铃子,黄姨又惊又喜,“阿弥陀佛,铃子姑娘你终于来了,我们斌这两天不知道怎么了,一个人躲在楼上也不下来,半夜我听见有酒瓶子倒的声音……你快上去看看吧!”看着黄姨一脸的焦虑,铃子一边应着一边进屋往楼上走。斌卧室的门是关着的,铃子推了推没推开,她又轻轻地敲了几下,里面却没有什么反应。铃子一下子害怕起来,她用力砸着门喊道,“我是铃子,斌,快开门!”门应声打开了,斌一脸的颓废,头发乱蓬蓬的,衣服也穿的七扭八歪,还是那天早上她看到的那一身。铃子从来没见过斌如此邋遢。在两人眼神相遇的刹那,斌目光里闪过一丝喜悦,但仅仅只是一瞬间,随即便湮灭在一片悲凉之中。

敲了半天的门,才听见黄姨一边喊着“来了!来了”一边跑着出来开门的声音。

步行街向北不到500米的地方有一个公园。公园不太大,但是里面有“湖”有“山”、树木翁郁,亭台长廊一应俱全。记得公园刚开始建设的时候,铃子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就能听到挖土机轰隆隆的声响,父亲曾带着她和妹妹来看工人们怎样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湖,并用“湖”里的土堆出一座假山。她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公园的型游乐场上玩转椅的事,从上面下来,铃子天旋地转站都站不住,最后吐得一塌糊涂……先卖东西再带着孩子逛公园曾是这里人们周末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几乎每一家的相册中都能找到与这座公园有关的相片——铃子学三年级的全班合影就是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一块名叫“乌金”的煤的前面留下来的。这里有过她太多的童年记忆。但是现在她却明显地感到,公园离她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她和她的家人包括同学即使每天都从公园门口经过,但一年都想不起来进去一次。公园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那片笼罩着她的葱茏的绿色依然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地旺盛生长着。穿过一片又一片布局整齐或散乱的平房和空地,经过市政府朴素而庄重的大院,几乎绕遍了大半个城的铃子终来到了斌家。

铃子家的附近有一条街,街的两边最初只有一个大一点的国营百货商店、一个日杂门市部、一个服装厂、一个食品厂和一个邮局,因为客流量比较大,所以一些商贩们就在这些店铺之间的见缝插针地搭起篷子或直接摆起了地摊买,日子一长这里就成了这座城市最繁华集贸市场。进入九十年代后,市政府决定对这里进行统一规划,将这里改造成中心商业区。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几座四层高的大商场点缀在街道的两侧,中间用两层的单间商铺做纽带相连接,一直纵深绵延近两百多米。新商业街还有了一个时髦的名字——步行街。铃子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这里的变化,对于年轻的女孩子来,新鲜的事物和变化总是令她们充满着期待。

晚饭后,铃子离开了家。她步行在夕阳的余辉中,不远处电线杆子上落着的几只麻雀,在夕辉的映照下正悠闲地抖动着闪闪发光的羽毛,一派怡然自得的神态,一如这座只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城此刻的留给人的感觉——宁静而闲适。

斌真的不原谅他了吗?要是真的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