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吠陀》的世界(2/4)

徒看的。自己也就这么一问,即使被拒绝了也损失不了什么。

果然,那青年教徒很是惊讶,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道:“请稍等,我去问一下祭司。”

“多谢仁者,”玄奘合掌道,“请问仁者怎么称呼?”

“我叫色跋罗,”那教徒道,

“法师是个有名望的学者,祭司一定会同意的。”

果然,等了不一会儿,色跋罗就回来了,双手捧着一叠贝叶夹。

玄奘向他道了谢,便在房间里翻看起来。

佛教与婆罗门教最大的不同是,佛教没有创世神,而婆罗门教有。他们信奉梵天创世。不过,他们并非单纯的一神教,除梵天外,还有其它神祗,但这并不能动摇“梵天创世”的根本理论。

《吠陀》里的宗教思想并不复杂,也没有太多的哲理和推导,相反,它的教义非常简单。

到底,就是三条: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摩奴法典》中也提到过这三条。

“吠陀天启”就是,吠陀的思想都是由梵天亲口启示给人类的,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

“祭祀万能”顾名思义,是宗教的最高与最终形式,就是祭祀。婆罗门教有很多不同的宗派,主祭不同的神明。每一个宗派都极其重视祭祀,他们认为,只有祭祀才可以讨得大神的欢心,从而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

“婆罗门至上”就更好理解了,婆罗门的地位凌驾于其它种姓之上不可动摇,当然,这也是梵天的意志。

婆罗门垄断了对《吠陀》的解释权,他们将最高之神称为“梵主”,即婆罗门主;祭神者称为“梵志”,即婆罗门种姓,宣扬神为人之本性,人为神之体现,因而人与神共一梵体。

就着那些闪亮的银匙灯,玄奘饶有兴味地一路读了下去——

大梵天是有名字的,他叫婆罗贺摩,是创造一切的本源,即创造之神。

《吠陀》中,梵天出自“金胎”,即梵卵,他把卵壳分成两片,在上为天,在下为地,一直扩展为宇宙。

“这不就像盘古开天辟地一样吗?”玄奘心中暗想。

三国时,徐整的《三五历纪》中:“天地混饨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与这里关于梵天的描写是多么的相似啊!果然,伟大的明之间总有些共通之处。

不过也有人,梵天是至高存在“梵”和阴性能量“自性”或“幻象”的儿子。

在宇宙创造之时,梵天创造了十一位生主,据是人类的祖先,摩奴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他还创造了七位圣哲,共同协助宇宙的创造。

由于他所创造的生主和圣哲都是从他的精神而非**生出来的,因此他们又被称为“心之子”。

《吠陀》里面当然少不了提到种姓思想,且讲出了具体的原因,书中,梵天用口创造了婆罗门,用手创造了刹地利,用膝创造了吠舍,用足创造了首陀罗。因而各个种姓是天生的不平等。所以,一个首陀罗骂了婆罗门,就要遭受割舌的惩罚;而一个婆罗门杀死一个首陀罗,却只需要赔些钱了事。

种姓制度已经渗入到印度人的骨子里,各种姓的人在地位上泾渭分明,即使是最低等的人,也不觉得由婆罗门来掌握教权,垄断知识有什么不合理之处,就像商队中的那些首陀罗,他们平静地干着粗活,平静地去马棚睡觉,脸上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委屈和不满。

玄奘迅速将这一页翻过,看这种涉及种姓的东西总会令他产生一种沉重的感觉,还是看梵天与诸神的故事比较有趣——

梵天的坐骑是孔雀,天生就能够分离牛奶和水,喻示着每个人都要能够学会分辨善恶,继而扬善弃恶。

梵天虽然是创造之神,却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重生之注定作死 腹黑爹地,来迟了 我的绝色美女老婆 妖娆女候(全本) 极品护花瞳师 重生之九十年代记事 又是想唐夫人的一天 主母有疾 重生:末日我为王 虐文女配被偏执大佬读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