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解放者的计划(3/4)

晚他们怎么看得清有没有礁石呢,弗里兹一下子怀念起了探照灯和雷达、声纳来。

遥望着西方可能存在的大陆,弗里兹又想起自己本来的打算来,最初自己是希望从中国大陆上招募大量的水手,进行几年的远洋贸易之后他们就会把关门之外的知识传播到沿海的水手中间,那些本来最多跑去东南亚的商船或许会走的更远,可惜大清国的一口通商与幕府的锁国令效果不相伯仲,牢牢地把人口钳制在了土地上。

现在去琉球是退而求其次,自己总不能像海盗一样直接上沿海掳掠人口吧,虽然还真不是没这么想过,只是这样硬拉来的人口对自己只有恨意,即使他们日后过上了好日子也得不到他们的理解。

不过呢只要有了琉球的人口支持,还有一样生意倒是可以考虑开始做了,那就是西太平洋无人岛的羽绒采集。

可笑后世的人只知道怨毒日本人捕鲸,捕鲸哪个工业国都没少干,可是收集羽绒这事上头日本人才是造了大孽。

18世纪末在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羽绒被这种奢侈品,在实现批量生产后开始在欧美广泛流行起来。但是羽绒这东西鸡鸭鹅身上都只有胸口那么一点,在还没有石油农业把粮食多的做饲料的年代,上哪去找那么多的羽绒呢?

自然界的野鸟们就倒了大霉!切萨皮克湾畔的湿地鸟类被大量捕杀,远在东亚的日本人很快也效仿起来。

明治维新之后,急需外汇的日本人把目光投向了信天翁。

日本周边的太平洋信天翁广泛分布在小笠原群岛北部岛屿、聟岛、嫁岛、西之岛、冲绳以东大东群岛的北大东岛、海面上的大东岛、diaodao、台湾附近的澎湖列岛等岛屿上,据推测,整个太平洋海域的信天翁数量在1千万只以上。

用信天翁的羽绒制作的羽绒被的吸湿性和保暖性良好、重量轻,深受欧美市场欢迎,每磅羽绒的交易价格非常之高。

因此在太平洋各岛屿上集体筑巢的信天翁的羽毛{羽绒},成为日本重要的外汇来源。

在日本最早注意到信天翁羽绒价值的是实业家玉置半右卫门{1839~1911年}。

1887年,他来到鸟岛{伊豆群岛南端的一个小岛}上成立了玉置商会,直至1922年撤离鸟岛,采集了大量信天翁羽绒并出口欧洲。荒凉的鸟岛摇身一变,成为一座“宝岛”。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甚至还发放奖金为玉置提供支持,鼓励其寻找信天翁的栖息地。

一床羽毛被至少要填充11~13公斤羽绒,从1只鸟身上仅能采集到10~20克羽绒,因此制作一床羽绒被就要杀死约100只信天翁。

这可谓是对信天翁的“种族大tusha”!1890年前后,每年约有40万只信天翁在鸟岛被捕杀,平均每人每天打死100~200只。到1900年前后,有300人居住在这座小岛上,干劲十足地采集信天翁的羽绒,这里甚至还开办了小学,铺设了轻便铁路,用来运送被杀死的信天翁。

据推测,截至1902年,至少有500万只信天翁被杀死,日本及台湾周边列岛的信天翁被日本人的滥捕滥杀逼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玉置半右卫门从1885年前后开始向欧美出口羽绒,获得了暴利,他的成功被日本各家报刊大肆报道,掀起了南洋{日本以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及岛屿}开拓的热潮。无数日本贫民怀揣着一本万利、一夜暴富的梦想,纷纷投身于这股杀戮的潮流。

美国管辖下的中途岛和西北夏威夷群岛也有日本羽绒采集者蜂拥而至,在这些岛屿上,大量被拔光羽毛的信天翁尸体堆积在海岸上,令人不忍直视。

美国海军调查船发现这一情况后向公众进行了报道,引起美国国内舆论对日本人残忍行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露水恋人 魔仙传记 重生之我要冲浪 大魔王她回来了[全息] 截教大巫 东厂观察笔记 离婚后,前夫穿越六年前学男德 唐伯虎现代寻芳记 官路红颜 我让世界变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