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卅九章 谁家欢乐谁家愁(1/4)

北京城的第一场雪在人们的意料中飘然降临。

很多人并没有心思设想春天是否还遥远这样的话题,起码维新派的诸君子的心情现在都象物外的雪一样冰冷冷的。

这已经是皇上第二次传出密诏了。第一次密诏是11月20日(西历)林旭带出来的,密诏上皇帝要求维新派诸君子妥筹良策推进变法,密诏中提到了:“朕位且尚不能保,何况其他?”一个皇帝说出如此仓惶无奈的话,可见情势已经到了凶险无比的地步。事实上,所谓的妥筹良策,谁都明白,到了图穷匕首见的时候了。

而维新诸君子上下奔走了五天,局势却越来越恶化,良策也无从筹起。于是皇帝第二次密诏来了。这次是杨锐带出来的。

这次的密诏中,皇帝的措辞明显平静了很多,竟是有那么一丝诀别的味道。政治斗争就是这样残酷无情,一步行错便是人鬼殊途。于是皇帝让维新派诸君子赶紧离开京城,去国外躲避。字里行间,年轻的皇帝透出的已不是九五至尊的君临天下,而是一个绝望中的年轻人对朋友真诚的爱护。

诸君子抱头痛哭。摊到这么一个志同道合、情深义重的皇帝,如此凄凉的和大家诀别,让诸君子如何忍得住悲情的泪水?

此时大家心头升腾的是一种别样的激情,从相互注视的眼光中,大家都看到了相似的决心——铤而走险!

大家最后的眼光都集中到了一个人的身上——徐世昌。这是他们铤而走险的唯一指望。

徐世昌也流了眼泪。可是他知道,此时有比流眼泪更重要的事。大家都看着他的目光他能不明白吗?

可是这种事,他哪里敢乱说话?

康有为第一个跳出来要求袁世凯起兵勤王。随后诸君子议论纷纷,要求袁世凯举兵诛杀荣禄,随后进京包围颐和园,囚禁西太后。杨锐更是咬牙切齿要杀太后。

大家都有些诧异的看着杨锐。原本在军机四卿中,大家以为杨锐是个假维新。这个由张之洞推荐的章京在维新诸君子中是出名的保守派,与谭嗣同矛盾尤烈,经常指责谭嗣同太过激进,祸国不浅。此次皇帝让杨锐带出密诏已经让大家颇感意外,此时杨锐要杀太后的话一出口,更是让人惊诧:这杨锐怎么也激进如斯了?

惟独大家所认为的激进派谭嗣同此时却一派平稳作风。谭嗣同反对如此铤而走险。在他看来,局势并未到如此刀兵相见的地步,当前外地在侧,太后应该也不想大开杀戒,她应该是想通过政治方式解决问题的,皇帝可能被架空,他们也可能被罢黜,但青山尚在,事尚有可为。如今这样铤而走险,一旦事败,皇帝或死或囚,他们也永无翻身之日了。

谭嗣同冷静的分析并没有说服大家。可是要铤而走险,谭嗣同却是除了袁世凯之外第二个要说服的实力派。因为谭嗣同为人豪侠,江湖上愿意为他效死之人很多,据说此时在京城一旦有事,谭嗣同能聚集几百上千的死士,这对维新派而言又是一根救命的稻草。

于是大家纷纷劝说谭嗣同同意举事,稳重如刘光第者也加入了劝说行列,康有为更是以君臣大义相责。谭嗣同原本也举棋不定,此时架不住众人的哭柬死劝,同意了大家的计划。

于是屋内的焦点就集中在了徐世昌的身上。徐世昌对此等大事不敢擅专,要求诸君子前往法华寺说服袁世凯。而前往的说客,自然又是非谭嗣同莫属。谭嗣同为人豪侠,是诸君子中唯一能对军旅之事说的上话的人,与袁世凯又交情不浅,他不去谁去呢?

谭嗣同皱着眉头点头应允。

为安众人之心,康有为又出示了一封袁世凯写给他的书信。由于维新派对袁世凯大加提拔,他的官衔从三品按察使越级升为二品候补侍郎,袁世凯感激涕零,写信给康有为表达对维新派的效忠之意。信中袁世凯提到了要为维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