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六节 断尾求生 解禁(2/3)

完全没有丝毫为一旦战败后的结果去担忧,穿插到汉中意味着将远离关中这一根据地,进入到敌方的地盘上去活动,没有粮秣供给,只能就地取食,没有友军支援,一切难题只能靠自己解决,更没有容留伤兵的后方,部队可能在连续的交战中逐步消耗殆尽,而更严重的是,全军覆没的危险会时时刻刻的伴随,稍有不慎,这支三千多人的军队就将从大秦的军队序列中永远消失。

这些困难与危险打动不了彭越的决心,从这一角度上看,他天生就是一个喜欢自由自在,喜欢独立冒险的人。

这一点倒是和傅戈有几分相似,或许也正因这样,他们两个才会相处得如此相得益彰。

峣关。

隶属刘邦的大部楚军依靠‘断尾求生’的战术终于成功的摆脱了秦军的追杀,尽管是大败,楚军的撤退还是显示出了相当的功力,除了小股诸侯的部队混乱之外,刘邦的嫡系部队表现得可谓相当的强悍。

不过,追击的秦军却是更加的出色。

李烈与郦疥这两个年轻将领在追击战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骑兵大范围的穿插,然后将被分割包围的楚军留给后面的步兵来解决,这样马不停蹄的追杀将靠两条腿逃命的楚军一个个追得筋疲力尽,莫说反抗,就是想举起武器都困难重重。

等到傅戈率领大军来到一群群投降的楚兵跟前时,剩下的居然只是收缴兵器、押降俘虏这二项没有挑战性的事情了。

面对散落在战场各处的众多楚兵俘虏,傅戈有一种恍若见到了二战时期德国装甲突击部队横扫法国时的场景,隆隆的轰鸣声中,英法联军引以为豪的防线被冲得七零八落,就象面前溃败的楚军一样。

步骑结束的极致,或许就是如此吧!

追击的大秦军队一直到接近武关道口的峣关附近,才算是遇上了可以一战的对手。

在张良的激励下,陈武率领着手下的这一支残破的楚军布下的一线风雨飘摇的防线,当然,仅凭着三千左右的兵士自然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好在张良和陈武强行合并了诸多小诸侯的乱兵,这才堪堪让他们拥有了抵御李烈骑兵的一点可能。

“禀李将军,前方有一支楚军挡路——!人数大约有七千余众。”

听到前军传来的这个情报,正指挥手下骑兵实施分割包围的李烈一惊,楚军在这个时候还能缔结起这七千余人的部队,着实是不简单呀,而能够在全军崩溃的时候勇于领命殿后的,这员战将一定不是寻常之辈。

“这个时候,还有楚军如此不怕死的,传令前军不可冒进,速速打探楚军是何人统兵?”李烈大声吩咐道。

若是换作巨鹿之战前,李烈断断不会在乘胜追击的当口下这样的命令,也正是这一年多跟着傅戈的历炼,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轻敌者必会遭到惩罚,一个优秀的将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忽视敌方的反击能力。

在传下第一道命令的同时,李烈截断楚军的行动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骑军快速推进能够轻而易举的抢占要点,这就为下一步分割包围奠定了基础,不过,令李烈奇怪的是,这支楚军意外的没有对秦骑的行动进行强有力的反击,他们依旧老老实实的在构筑防御战壕,似乎有长期坚守的意图。

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形在大战的尾声时是绝不多见的,一般来说,溃败的一方不可能再聚拢起一支足以一战的队伍,因为在大战正酣之时精兵猛将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残兵败卒又岂有一战之力?

然而,事情往往总有意外,心灰意冷的张良在大败之后的决择,再加上陈武授命断后,以及长久以来积蓄的对暴秦的忿恨,这几股因素叠加起来,竟让楚军的败卒们一个个抱着必死的心态来迎接最后的这一仗。

一个‘死卒’的战斗力是无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