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节 定军山前(2/3)

军山袭取汉中腹地的话,汉军只要守住这里就可以威胁到秦军的后方补给线,这就是兵书上所提到地必争之要冲。

随着夏侯婴的撤退,汉中攻防战的第一回合暂时告一段落,此后,秦军主力按照傅戈、韩信设定的战略,开始源源不断沿着陈仓道、故道向南缔结,一旦大军整合完毕,进攻汉中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就会展开。

而在汉军一方,得到陈仓道失守的败讯的刘邦急忙调回进攻巴蜀的精兵,而为了固守首府南郑,在定军山这个极度重要的战略据点上,汉军的兵力加强至二万余众。同时,刘邦也吸取了丢失阳平关的教训,除了在定军山这一点上重兵驻守之外,在天荡山、米仓山等要冲汉军也是层层布防,摆出了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式。

五月下旬,恶战的迷云笼罩在汉中这块常年被大雾遮挡的山谷盆地上,谁都知道,矢志夺取汉中的秦军与力图保卫汉中的汉军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六月初的阳平关,奔腾咆哮的沮水从关城的一侧倾泄而下,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向东而去,然后在定军山脚下汇入滚滚的河水。百流入川,川流入海,在这一份大地的鬼斧神工的造化面前,千百年来的人们正用他们一点一滴的努力在改变着天地的变化,陈仓道、故道、石牛道、米仓道,这一条条贯穿于关中、汉中、巴蜀之间的谷道、栈道就是切切实实的明证,虽然劈山依谷开出来的道路还是难行,但至少人在与天地造物的斗争中创造了‘奇迹’。

对于连接着南栈石牛道和北栈陈仓道这个重要隘口的阳平关来说,一下子涌进了接近五万的

兵士实在太多了。

“傅帅,汉军重兵守住定军山要冲,这等于是扼住了我军之咽喉血脉,若不能拿下该地,这南郑难下矣!”

韩信比傅戈早五天抵达了阳平关,初战告捷的喜悦并没有让这位年轻的大将军得意忘形,相反的,对于即将到来的与汉军的这一场生死大战他相当的重视,为了能更多的掌握和了解汉中的地形,韩信这些天来派出多路侦骑,也是希冀能尽可能多的知晓汉中的地理。

定军山,这个名字傅戈如雷贯耳,这倒不是说他对于汉中的地理有多么的熟知,而是源于他记忆里的看过三国演义中那一场精彩之极的‘老黄忠计斩夏侯渊’的阵仗,魏蜀双方为了争夺汉中的主动权在定军山可谓下了大本钱,而黄忠老辣、勇猛的形象也留存在傅戈的记忆里,就算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也不曾淡忘。

而今,时间提前了四百余年,当傅戈面对着定军山这座要隘时,他的心情自是复杂得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不管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是否有夸大的成份,但年近七旬的老黄忠竟能有勇力击斩有曹军第一战将之称的夏侯渊的事实是真真切切的。

“物是人非,试问蜀汉五虎上将今何在!”一念及此,傅戈禁不住喃喃自语。

“傅帅,定军山一役我陈武愿请缨出战!”

“傅帅,郦商请打头阵!

“还有我,郦疥请当先锋,不破定军山,誓不收兵!”

大战在即,渴望建功立业的秦军将领一时群情激昂,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有出色的表现,每一个将领都渴望能在同僚面前扬威神气一番。

“击鼓传令,进军定军山!”

“风,大风,秦军必胜!”在一声声高呼与呐喊声中,五万余关中精卒出阳平关向汉军重兵据守的定军山杀去,为了打好这一仗,除去函谷关、褒斜道、武关道和北境一线的守备军队外,傅戈可以说抽调了关中几乎所有的机动力量。

定军山。

汉军营寨扎在山间高处,居高临下,俯瞰河水畔的星星点点的一望平原和奔流河水,这样一处所在当真是重中之重,秦军无论想从陆路还是水路进犯南郑,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