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节 强国之路(1/3)

——秦军的攻心战术着实厉害,眼见着自己的军队军心动荡行将崩溃,陈武再也按耐不住,他猛然拔剑出鞘,声嘶力竭的喝道:“弟兄们莫要轻信这些,这都是秦狗的攻心计,我们不要中了他们的奸计。”

可惜,陈武的努力好象并没有多大的效果,楚军的队列虽然暂时稳住了,但军心已是大受影响,甚至在军阵的后队,三三两两的开始有兵士向秦军那边靠拢过去。平心而论,若不是与秦军结下了不少仇怨,就连陈武心里也会活络起来。

见此情形,张良长叹一声,对着陈武道:“将军莫费尽心机了,随他们去吧,若真能有一条活路,也算是造福积德了。”

“可是,他们都降了,我们怎么办?”陈武急道。这一问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暴露无疑。

张良笑了笑,慨然道:“将军若是也想降的话,我不相拦,有道是人各有志,不过,我的心意却是决不改变,也许,就让我来成为这一场大仗的最后一个殉葬的人吧。”

“军师,你这又何必?”陈武劝诫道。

“张良,你若执意要赴死,这样的男儿气概傅某佩服,不过,这一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你这一死要我说,真是连鸿毛都不如,也着实有愧于授你兵书奇策的恩师,有愧于你的先祖,更有愧于这千千万万的百姓。”傅戈大声激道。这张良当真是铁了心的要寻死,任自己使尽了各种手段,看来也难以改变他的决心。既然这样,那索性毫不客气的痛批一顿,尊称免了,客气也免了,把一切的俗套都去得干干净净。

“傅将军是在用激将法吗?这没有用的。”张良冷冷回道。

“张良你自诩博学,那你可知,这关东关中的百姓皆为炎黄后裔。自黄炎开天辟地以来,夏、商、周之朝代更替,我们这一方土地上并非没有出现过统一的强盛国家,然而,自西周末年诸侯分割居土以来,大国吞并小国,强国灭亡弱国地事情如过河之鲫,从春秋时的百余国林立。到战国七强纷争,致我中原刀兵四起,生灵涂炭,这诸侯各为一己之私争来斗去,又有哪一个心中想的是百姓,想的是民族的强盛,若你执意以韩人自居,以复国灭秦为毕生目的的话,那么傅某试问:若那些被韩国灭亡的小国子民后裔也同样来寻你复仇,同样希望恢复他们地故国。你又当怎么办?是让他们这样去做吗?好。到时我们就又能见到一个个弱小的诸侯国了,又能重新回到春秋时期诸侯国年年战乱不休的时代了,这就是你愿意看到的吗?这是你毕生去追求的理想吗?”

面对张良的固执。屡劝无果的傅戈已是怒火中烧,他的语气也越发的不客气起来。张良虽是这个时代有名的智者,但显然他地见识仍无法和傅戈相比,毕竟,中华民族二千余年变迁沧桑地历史是张良所无法想象也无法预料的。要他一个古代人去站在民族兴亡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也地的确确是为难了点。

不过,傅戈这番听似云山雾罩的长篇大论倒也不是全无作用,起码最后那一句人人思复国,国家就又将分崩离析的话还是打动了张良。

在西周三百余年的历史中,灭国以千计。

到了东周春秋时剩下的只有一百四十八个诸侯国,再到战国末期,还存在的就只有秦、楚、燕、赵、魏、韩、齐这七雄了,若再论起这段时间百姓过得好不好,莫说张良这个熟读史书兵法的大家,就是随便从田埂间寻一农人,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苦。

见张良默然无语,傅戈又道:“你再好好想想,在我们地北方。在长城之北,游牧草原的匈奴部落已经统一在单于冒顿的麾下,这个民族正日益强盛,他们的骑兵已在不间断的袭扰我北境百姓的安全,抢夺他们的牛马、粮食、财物,甚至于将女人孩子掠掳到遥远的北方成为奴隶,这才是我们所要面对的真正地敌人,而不是秦人、韩人、楚人或者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