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三节 儒皮法骨(1/2)

儒与法——就象一块表面光滑里质毛糙的陶制器皿只关注它的一面都将是不公平的。

儒学有它的局限性法学自然也不是光鲜一块事实上正是法家主张的严刑峻法使得大秦的法令多如牛毛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亲亲尊尊之恩绝”的刻薄少恩的政策在让民众服从的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抗**特别是当压迫到达容让的顶点时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爆了。

而细说起来儒学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最起码在儒学思想的教导下中国出现了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闪烁着灿烂光辉的哲言理想。同时孔子和孟子提倡的“仁政”主张也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过分压迫和剥削人民。这种重民思想后来被古代开明的封建统治者如盛唐太宗李世民采用使其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社会经济、科学和艺术也日趋向前展从而造就了泱泱大唐万朝来贺的盛世景象封建王朝的展也就此达到了顶峰。

在教育上孔子采取的“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等教育方法重视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上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且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举一反三”。这些教育经验不仅深刻地影响过我国历史上的教育而且现在全国各学校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教育方法。

此外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言论说出了一个人立身处世应有的正确观点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葛云飞、冯子材等爱国将领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后世所传颂。

怎么办?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治世学说傅戈需要作出一个选择是继续奉行大秦的严法治国还是仿效历史上刘邦建汉时那样无为而治、以礼兴邦的策略。

可以预见如果完全承继前者的话等待傅戈的将是民众的反抗将是一场永远不可能赢得的战争因为大秦的的酷政早已将民心丧尽。然而要是选择后者的话那从某种意义上说傅戈将有可能成为中国漫长封建王朝的始作俑者这对于一个对中国近代落后挨打历史有着深恶痛绝感受的年轻人来说是绝对无法认同自己这样去做的。

“以法为骨、以儒为皮!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万般无奈之下傅戈思想里潜藏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起了作用。

既然两者都有优点又都有缺陷那么就两者都用两者都不全用。

“作为一个统治者还真***不容易?”

傅戈恨恨的抬头蔑视了一下咸阳头顶上的天空畅快又淋漓的说出了重生之后的第一句粗话。原先在学校时他最恨的就是这些个枯燥乏味之极的学术学说想不到来到二千年前之后居然还是逃不开这宿命的追逃。

而且这一次他再也无法象学校里那样趴在桌上用书本挡着假寐在考试的时候四下里借女同学的笔记狂抄。

一切得靠自己。

因为除了他之外其它人的想法都是或用儒学或用法家绝不会有妥协的想法。

乱世用法家治世尊儒术。一个成熟的统治者就象是一名娴熟且技术高的外科医生法家是手术刀儒家是麻醉剂两者缺一不可。没有麻醉剂直接给人开刀的话病人会疼的受不了受不了就会反抗会爆。

在统一战争结束之前以法家学说为正统的大秦的这种军国体制让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国家做一切事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一个通过战争手段对外扩张和兼并这种情况其实和二十世纪的日本与德国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过去的一百五十余年中大秦通过法家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