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长孙无忌(2/2)

人的生活,国人逐渐从跪坐的进食方式转变成垂腿而坐,分食变成了围桌会食。而日本,现在仍保留了榻榻米与跪食的方式,分食也随之保留了下来。而且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记载,我国从唐代由分餐制又演变为合餐的会食制,其重要原因是由于高桌大椅的出现。周秦汉晋时代实行“分餐制”应用小食案进食是个重要因素。自从公元5世纪至6世纪新的高足坐具和大桌出现后,人们已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从而也直接影响了进食方式的变化。用高桌大椅合餐进食,在唐代已习以为常。从敦煌一七三窟唐代宴饮的壁画中,已可见到众人围坐在一起合餐“会食”的场景了。当然,我国由分餐制转变为会食制,这中间还有个发展过程。起初,人们虽然围坐在一桌合餐,但馔食仍是一人一份。在唐朝正当的场合一般就是分餐制,比如皇帝宴请大臣,一些士大夫正规的聚会等;而一些年轻好友聚会或者外出野游,一般就是合食制了。其实之前人们外出野游也是分餐制,但入唐以后,西风东渐,群众觉得这种“各吃各饭”的分食制不够热闹欢乐。于是,唐代最流行的饭局变成了这样子:当中摆一张很大很大的高足食案,跟我们现在的餐桌基本无区别了,大家的饭菜全摆在桌上。桌边放置三条又宽又长又大的坐具,按传统规矩叫榻也行,叫大板凳也行,最是直观形象。入席以后,客人们围坐在桌边板凳上,那些守礼节的可以盘腿打坐,洒脱放诞的垂腿而坐,不守礼又不敢洒脱的盘一腿垂一腿……总之大家是聚在一起,共同吃桌上那些盘盘碗碗里的饭菜,由“分食制”变成了“合食制”,并且延续到今天。在后世一直没有停止争论分餐制与会食制的优缺点。支持分餐制的人说,西方和日本都采用分餐制,分餐制干净卫生;喜欢会食制的人说,围桌合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是增进亲朋感情的方式。两种方式都存在,说明有其存在的理由,民以食为天,只要其乐融融地吃饱饭,何必拘泥于一种进餐方式。**.1...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