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二十七节(3/8)

。事实上既没有遗诏,也没有遗命,所谓的遗命,是弘德夫人自己编出来的,而授意者就是李丹。李丹的目的很明显,兵变失败皇帝被弑后,他死路一条,要想活命只有攫取大周权柄,而弘德夫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帝,也把身家性命押在了李丹身上。自己和宇文神举两人适逢其会,卷进了这场可怕的阴谋,没有丝毫退路。

如今之计,无论如何都要让李丹执掌大周权柄,否则自己必定灰飞烟灭。

“皇帝的遗命是让齐公和武泉公同为辅弼,但现在形势摆在这里,内忧外患,大周岌岌可危,如果任命两个辅弼大臣,矛盾可能更激烈。”王轨想了一下,慢慢说道,“如果任命一个辅弼大臣,齐公显然最合适,但因为晋公推行新政,血腥杀戮,朝野上下一片混乱……”

王轨停了下来,没有继续说,但大臣们都知道他后面要说什么,宇文氏失去了人心,齐公宇文宪就算有天纵之材,也无法缓解当前尖锐矛盾,大周不能上下齐心,这仗一旦打响,假如州郡叛乱迭起,前线将领再纷纷倒戈,大周势必亡国。

“皇帝需要一位朝廷上下都能认同,能够迅速缓解当前矛盾,化解眼前危机的大臣出任辅弼。”王轨看看大臣们惊疑不定的目光,心里非常发虚,说话的声音明显没有底气了,“皇帝认为武泉公比较合适。”

这话刚一说话,大德殿内立时大乱。

“他是汉人。”这是最致命的要害。

“他常年镇戍敦煌,既没有治国的经验,更没有统率大军抵御强敌的经验。”这同样非常致命。

有大臣认为皇帝临终前糊涂了,失去了判断力,这种遗命既然没有写进遗诏,当然也没有任何作用,权当笑话。

但关陇汉人却全力支持,他们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统一声调。这是汉人执掌权柄的最好机会,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到了。他们进言皇后,列举了李丹具备的一系列优势。

李丹是魏国公李弼之子,而李弼家是大周柱石,又是皇亲国戚,当然会义无反顾地拱卫大周,护卫宇文氏的江山。由于宇文护的新政和屠杀,朝野上下矛盾激烈,虽然这背后牵扯到各方权势和利益,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汉胡之间的对抗。如今大兵压境,急需将士卖命,百姓支持,但无论是府军还是百姓,大都是汉人,此时此刻,朝廷急需一位汉人宰辅,以缓和骤然爆发的汉胡对抗,挽回汉人人心,齐心协力共抗强敌。

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朝堂上很多,像窦炽、李穆既是汉人,也是皇亲国戚,而且功勋卓著、德高望重,比李丹要合适得多。

但李丹有一个条件是其它人所不具备的,他和突厥人有密切关系,这在大周朝堂上人所共知,而且还有传言,说室点密要把女儿嫁给他。这段时间,很多人看到他夜宿西海公主的府邸,从这种亲密程度上也可证实传言并不是空穴来风。

大周目前的形势处于绝对劣势,要想守住关陇,唯一的出路就是请突厥人出兵相助,这个办法也是自太祖宇文泰以来就坚决执行的保国之策,但因为宇文护限制丝路,两国盟约名存实亡,关系一度恶化,如果李丹出任宰辅,由他出面向突厥人求助,不但可以重修旧好,或许还有机会请到援兵,如此则大周可保。

阿史那皇后因为西海的关系,对李丹印象很不错,而且她知道室点密要把西海嫁给李丹,以室点密的眼光,当然不会看错人,所以她渐渐心动,打算同意由李丹出任宰辅。

宇文盛、尉迟迥、宇文宪、贺拔纬等大臣坚决反对,鲜卑人在这一点上观点相同,步调绝对一致。

高欢就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例子。

大魏的分裂就是高欢造成的,山东魏国(东魏)的国祚就是被高氏篡夺。汉人念念不忘复国,你只要给他们一丝一毫的机会,他们就会倾尽全力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