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卷 风雷九州 第十章 万事都是开头难(1/4)

第三卷风雷九州第十章万事都是开头难

一顶蓝呢小轿两人抬着,在深夜穿巷而过。原广西巡抚,现协办团练大臣郑祖琛一脸愁容,心神不安的坐在轿中。

郑祖琛在朝中也算是老资格了,自嘉庆年中进士后,从一介部员干起,几十年来按部就班,靠着“专事慈柔,工于粉饰”的手段,好不容易才熬到了广西巡抚一职。可没想到,封疆之位没坐上几年,治下就出了洪秀全造反的大事。

金田之变,天下震动,郑祖琛当即就被抓至京城,革职查办。要不是他平日里对上逢迎,银两孝敬到位,肃顺看在往日情面上捞他出来的话,他早就死在去西北的路上了。可就算这样,坐困天牢的滋味也不好受,本是一脸富态的郑祖琛从牢中出来后变得面瘦眼凹,神情恍惚,仿如隔世。

脱出牢狱,郑祖琛静养了好些日子,这才慢慢恢复过来。他年轻不小了,而且在仕途上又出了这么大的事,心里早就没了起复的念头,而今能留下一条老命,已经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正当他灰心丧气,打算整理行装回老家安顿残年的时候,突然一道圣旨下来,居然成了协办团练大臣。

这个好消息让他惊喜万分,协办团练大臣虽不在朝廷正式官职之中,但品级却相当于二品封疆之位。而且这团练大臣更有实际兵权在手,可受朝廷之命招募乡勇、团丁,协助官军剿灭判逆。

郑祖琛老于宦海。稍一琢磨就明白朝廷是想让自己将功折罪,这么一来,让他不由得感到起复有望,心情激动。随后,很容易的就知道这事又是肃顺帮忙办地,郑祖琛感激之下,咬咬牙从已剩下不多的家产中凑了一大笔银子。感恩淋涕地连忙孝敬上去,还信誓旦旦向肃顺保证一定不辜负皇上和肃中堂的厚望。

但是。协办团练大臣的印接了没几天,郑祖琛就觉得里面有些味很不对头,仿佛自己稀里糊涂地居然落到了两派抗争之中去了。今天肃顺把他找去,借着叙话的由头更是点明了一切,让他借着协办的名义紧紧牵制对手,尽力抓住兵权。不仅如此,还要留意对方一举一动。一旦有事不论大小都要即时汇报。

郑祖琛听后当场就蒙了,虽然他早就闻出味道,可却没想到一切居然会是这样。说实在的,肃顺对他有救命之恩,帮着办点事,留意一下,露露内幕什么地,不用肃顺明说。郑祖琛也会心照不宣地去办。但是要把事办成这个样子,郑祖琛不仅是没一点把握,甚至心里还有一丝害怕。

和珅是什么人,郑祖琛会不知道?在咸丰眼里,和珅现在的圣眷与肃顺旗鼓相当,就连地位也丝毫不差。更何况。和珅脑袋上还顶着个帝师地名义,后面又有恭亲王等人撑腰,位高权重,手段老练,根本就不好惹的人。

两个中堂“打架”,他一个贬官夹在其中的苦处可想而知。两边都是伸个手指就能把自己捻死的人物,郑祖琛哪里会不害怕?虽然肃顺对他有恩,可和珅也与他无仇啊!郑祖琛本来就是一个油滑怕事之人,除了写得一笔好字,做得几歪诗外。既不知政也不懂兵。他就算是想按着肃顺的话去做,也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本事不是?

想到这里。坐在轿中的郑祖琛觉得满身臊热,鼻尖忍不住沁出汗来。摸出手帕胡乱抹了抹,郑祖琛苦着脸摇头长叹。虽然他在肃顺面前已经拍着胸脯下了保证,但出门后自己还是得好好琢磨一下,这事究竟怎么办才好。

“难道……我这把老骨头终究要不得好死?”郑祖琛思前顾后,越想越怕,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为此事暗暗苦恼。

制造局在上海正式建立地圣旨已下,和珅也准备再次南下了。现在南边打得热闹,向荣、王梦麟、乌兰泰、张敬修等人正调集十万兵马围剿“贼都”永安,和太平军干得热火朝天。而在西南,萧朝贵、曾水源、林凤祥、李开芳、杨秀清等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